
新甘谷讯【通讯员刘小梅】今年以来,甘谷县积极组织各实践所(站)、基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谷实践篇章注入文明活力。
理论宣讲进基层,党的声音入人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县委党校“古冀新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理论巡回宣讲活动。通过“百姓话”讲“大道理”,用“身边事”解“新思想”,让理论宣讲既“沾泥土”又“带露珠”,真正走入群众心田。
在大石镇贯寺村,宣讲队将阵地延伸至宗祠、文化广场,通过“唠家常”“讲故事”等方式,将政策理论与贯寺村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切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为乡村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就像咱们宗祠里‘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的祖训一样,乡村振兴也需要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更红火。”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村民们听得进、记得牢。“以前总觉得政策离咱们远,今天在祠堂里一听,才明白好多事都和咱们息息相关。”村民笑着说,这样的宣讲接地气、有温度,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的融合。通过“理论宣讲+实地教学+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县上下累计已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680余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上万余份。

关爱群众零距离,便民服务暖人心
甘谷县紧扣群众需求,整合政策宣讲、非遗传承、志愿服务、节日民俗体验等功能,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以“文明集市”形式传递文明理念。紧盯健康义诊、科普宣传、农技指导、环境保护、关爱服务、文明交通、社区服务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980余场次。聚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通过文艺汇演、趣味运动、手工社教、爱心慰问、专题宣讲、宣传倡议等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420余场次。
在大像山镇东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从独居老人实际需求出发,为社区有需要的老人们提供个性化、点对点的关爱服务。如定期上门理发、打扫房间、健康体检、帮办代办等,每逢佳节更是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和节日的祝福。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举办了红领巾暑假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趣味活动、实践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优质教育服务,有效解决了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暑期看护难题。

特色品牌添活力,文明新风润人心
甘谷县坚持文明实践项目化、品牌化发展,组织各实践所(站)、基地,聚焦“五项重点工作”,着眼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导向,培育了“新风管家”“公益红娘·为爱牵线”“青少年第二课堂”“羲光机器人”“‘岘’上‘护花’”等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志愿服务品牌,整理入库了反响热烈、效果良好、易复制推广的县级文明实践品牌项目37个。
以“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十大行动为抓手,创新培育了“公益红娘”志愿服务品牌。县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邀请30余位准丈母娘举办了“丈母娘婚俗新风课堂”培训活动,以“不要彩礼要幸福”为主题,通过“案例警示+红娘支招+互动承诺”等形式,劝导准丈母娘“不攀比彩礼金额”“不干涉子女婚恋”“不借婚敛财”,引导家庭破除高额彩礼陈规,共绘文明婚俗新图景。“以前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明白帮孩子们卸下负担才是真疼爱。”居民刘女士分享道。培训班还设置“幸福婚姻经验分享会”,邀请最美家庭代表讲述夫妻携手创业、共建和谐家庭的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说服力。
下一步,甘谷县将继续深化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文明之花在古冀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