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讯【记者郭金龙】在县城的半小时生活圈里,电动车凭借灵活、经济的优势,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二十分钟内即可抵达目的地,既避开了公交的等待、私家车的停车难题,又比出租车更实惠。然而,这份便捷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危机——电动车骑行者不佩戴安全头盔的侥幸心理,让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成为一场生命的博弈。如何让安全与便捷同行?让我们走进县城的街头巷尾,聆听交警的坚持与无奈,感受生命的重量。

早晨八点的县城主干道,早高峰如潮水般涌来。行色匆匆的人流中,骑电动车和摩托车上班、送孩子的人群穿梭不息。这个时段既是交通事故高发期,也是交警最忙碌的时刻。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的民警们每天早中晚高峰期和夜间重点时段都在主要路口执勤,重点查处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
甘谷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教导员颉春林说:“最近我们交通管理大队每天设立8个执勤点,出动民警60多人次,每天每个执勤点上,都会出现远远看到交警调头逃跑,慌忙从坐垫下翻出头盔临时戴上,停在路边假装路人的行为。被拦下后,路近嫌麻烦、天气太热、忘记戴了等理由层出不穷。这种对安全的漠视和屡教不改的态度是交警每天必须面对的最大困难。”

这种与交警“躲猫猫”的游戏,在炎炎夏日愈演愈烈,面对这一顽疾,交警部门不断升级治理手段:将典型事故案例制成宣传册在执法点展示,那些因未戴头盔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伤者,用亲身经历诉说着对生命轻慢的悔恨。
甘谷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秩序中队辅警付晶晶告诉记者:“根据调查,在涉及驾驶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摩托车和电动车驾驶人员占比最大,致死原因约80%为颅脑损伤。当事故发生时,骑行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可是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头盔虽小,却能极大提升生存几率。每一次佩戴,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罚款、案例展示、宣传教育,都只是改变观念的客观因素,安全的种子应该播撒进每个人的心里,真正的安全,需要从心底萌发,从“被动遵守”变为“主动防护”,当戴头盔成为每个骑行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时,那顶小小的头盔就不再是负担,而是生命的守护者。
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执勤一中队辅警黄家垠说:“一顶头盔的重量,远不及一个生命的重量;一时的方便,远不及一生的遗憾。戴好头盔,是对自己的责任,是对家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的尊重。安全,从来不是别人的事。它始于你我的每一次选择,系于那一顶小小的头盔。戴好头盔,守护的不仅是自己,还有那些等你平安回家的人。”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