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王河镇刚采摘的木耳,水分足、肉质厚,泡发后炒菜、凉拌都鲜香,现在下单今天就能打包发货!”近日,王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助农直播间里热闹非凡,志愿者们手持刚从菌棚摘下的新鲜木耳,对着手机镜头热情介绍,屏幕上“买买买”的弹幕和不断跳动的订单提示,让这场助农直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此时,作为直播间背景的木耳种植基地里,正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座菌棚整齐排列,棚内挂满了沉甸甸的木耳菌棒,黑亮饱满的木耳如小伞般舒展,村民们正弯腰穿梭在菌架间,娴熟地采摘成熟的木耳。
“往年木耳成熟的时候都要等外地客商过来统一收购,今年志愿者们把直播间搬到了地头,刚摘的木耳当着全国网友的面打包,大家看得放心,买得也痛快,销路一下子宽了不少,销量也好。”王河镇王河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敢年笑着说。

为助力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王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前谋划,挑选出10名熟悉网络操作、表达能力强的志愿者,组建“助农主播团”。从6月初开始,志愿者们就深入种植基地,学习木耳种植知识、了解产品特点,并拍摄基地环境、采摘过程等短视频进行预热。直播前,他们还联合镇里的农技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直播脚本,从木耳的营养价值、泡发方法到烹饪技巧,确保为网友提供全面的产品信息。

直播间里,除了码放整齐、黑亮饱满的木耳,志愿者们还摆上了刚磨好的荞麦面粉,细腻的粉末带着淡淡的麦香;琥珀色泽的醋,酸香醇厚,是沿用老手艺发酵数月的成果;金黄的蜂蜜,黏稠透亮,每一滴都凝结着山间野花的芬芳。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农特产品,在镜头前一一亮相,不仅丰富了直播间的选品,更让各地消费者透过屏幕,感受到了王河独特的乡土风味。
“我们不仅要当好‘销售员’,助力农民增收;更要做好‘宣传员’,把王河特色农产品的名气打响,让咱的好木耳、好农特产品能第一时间端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助农主播团成员李慧娣告诉记者。

据统计,自6月23日开启直播以来,助农主播团累计完成11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万人次,期间共达成交易89笔,销售额达2405元。同时,借助电商直播的宣传效应,还带动线下销售额增加约3000元。下一步,王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将持续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并计划培训一批村民成为“本土主播”,让更多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大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清水融媒李榕赵甲伟赵凯娜)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