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7月8日讯(记者 赵婷 刘武锋)在甘肃省科创大赛的领奖台上,一群来自乡村的少年自信地捧起奖杯,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正是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的学生。谁能想到,一所地处乡村的小学,竟能在强手如林的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多项大奖?带着好奇与钦佩,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探寻其背后的科创教育故事。
走进关子镇中心小学的科创课堂,扑面而来的是热烈而专注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正围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进行3D创意建造,手中的鼠标灵活滑动,在建模软件里勾勒天马行空的创意。一旁的优创未来项目组同样热火朝天,六七个孩子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组装着手中的智能机器人,通过反复调试后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

“这个是要用机器人做一些指定的任务,这九个任务是冲上云霄、激流勇进、旋转木马、跷跷板、欢乐秋千、轨道修复、紧急支援和海洋世界,这九个任务我们需要在规定的五分钟之内做完,在这些任务中,我们的难点就是需要一点一点地调,也有可能地图上有一点小渣来影响机器人行走,还有轮胎打滑的情况、机械臂不稳的情况以及机器人跑偏的情况,这都是需要我们以后慢慢调整的。”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甄鸿宇说。
“我这次创作的是中山桥的模型,创作它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想让大家都感受到甘肃文化的魅力,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清淼说。
据了解,在关子镇中心小学的科创社团里,有6名学生在3D创意设计、开源硬件应用设计挑战赛两大项目中,以出色的表现斩获多项佳绩,生动诠释了乡村科技教育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潜力。其中,13岁的张清淼如同灵动的造梦师,凭借天马行空的构思和精湛技艺,从全省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将小学组桂冠收入囊中。
“我爱好画画,我听说可以把画做出来,然后我学习了3D,我觉得它非常困难,只能简单放几个模型把它拼图在一起,通过老师的指导后,我不仅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还可以编辑成一幅美丽的创作。”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清淼说。
此外,关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天财以独特的设计理念荣获该项目全省第5名。王天财同学设计的作品----创意笔筒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他将传统文具收纳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并配有智能显示屏、口算计时、英语听写等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以前我并不了解3D创意设计,现在我了解了三维模型是什么,也初步拥有了自己做的一些作品,我非常有成就感,我相信以后能达到更好的成绩,以后我想成为一名3D创意设计师,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天财说。
关子镇中心小学其他几名同学在开源硬件应用设计挑战赛的竞技舞台上,也顺利入围省级决赛阶段,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了专业的科创教师团队。从科创课堂,基础的科学知识的讲解,到动手实践的实验操作;从奇思妙想的创意构思,到脚踏实地的作品制作,学校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社团是在三月份开设的,我们在全校选拔了一部分对科创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组建了创客社团,他们自己编写程序,我在旁边指导,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的思维去想一想应该怎么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优创未来开源硬件应用设计挑战赛教师杨明霞说。
“给学生教授首先从最开始的基础绘图,到后面模型之间的转换,以及立体图形的结构,等他们建造出一个基础类型之后,就变成由他们做主,我帮他们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改进。”3D创意设计教师杨玲姣说。

近年来,关子镇中心小学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导向,通过精准对接学生特长培养实践能力,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拓宽学生能力培养维度,助力乡村少年在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中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
“我们学校共设立了35个社团,一一对应我们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各个社团里面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能力,尤其在这一次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或者生活中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炜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