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张家川县恭门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通过强化良种繁育引进、持续推广当地地标品牌“红花牛”,不断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产业,让红花牛养殖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恭门镇发展红花牛产业具备多重优势:产业基础扎实,自然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十分适宜肉牛养殖;当地群众养牛历史悠久,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高。同时,依托张家川“4+2”产业体系,该镇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撑,为红花牛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头企业的引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陇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恭门镇红花牛养殖的核心带动力量。走进公司,一排排宽敞的牛舍整齐排列,一头头健壮的“红花牛”正悠闲地吃着草。公司负责人马建宝介绍:“目前公司存栏红花牛576头,主要销往陕西、河南、宁夏等地。通过引进TMR大型饲草制备机,加工的饲草料营养更全面均衡,不仅提升了牛肉品质,也增加了公司收益。”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恭门镇还规划建设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及冷链物流设施,推动牛肉深加工。

在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恭门镇积极推行土地入股、托管代养、合作经营等模式,引导农户广泛参与,拓宽增收渠道。付川村村民赵安银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说:“家里种地不多,闲着也是闲着,公司招喂牛工时我就来了。平时负责添草、出粪,活不重,一个月挣个务工费添补家用。”在公司务工期间,赵安银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养殖技术,为自己今后发展养殖产业打下了基础。
养殖大户则是产业壮大的中坚力量。作为全镇红花牛养殖示范村,灵台村依托村办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及养殖大户,构建起“村办合作社-养殖场-养殖大户”示范体系,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当地还通过政策宣讲推动传统养殖向现代化舍饲转变,落实“见犊补母”等奖补政策,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灵台村养殖户马建平说:“我这圈里现在有74头牛。以前主要养殖繁殖母牛,从去年起调整为以育肥为主。目前一直享受着牛犊补贴,饲草料的供应能力也跟得上,牛的膘情挺好,今年下半年还想着再扩大养殖规模。”

如今,恭门镇通过发展红花牛养殖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