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秦安县莲花镇仁义村,一条条硬化的巷道干净整洁,一盏盏崭新的路灯矗立两旁,一处处精心打造的红色景观引人驻足,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2025年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仁义村立足村情实际,以生态优先、便民利民为导向,从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红色文化挖掘等方面多点发力,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仁义村紧扣“宜居”二字,大手笔推进硬件建设:新建文化广场1处,配备5套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建设护坡1000余立方米、水渠500余米,有效改善了村庄水利和防护条件;硬化路面17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让村民出行更便捷、更安全;利用护坡打造宣传墙3处,栽植绿化苗木4万余株,让村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为了打造红色仁义,建设和美乡村,仁义村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完善设施、绿化环境、整修巷道以外,还完成了小学改造工程,硬化校园400多平方米,让孩子们有了更安全整洁的学习环境。”莲花镇仁义村党支部书记田小宁介绍道。
村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正在小学附近散步的周军霞告诉记者:“原先这个学校塌方严重,里面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经过改造后,花园建起来了,水泥路铺好了,环境焕然一新,这真是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产业兴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仁义村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近两年大力发展设施白脆瓜大棚91座,产出优质果蔬20余万斤;改造果园340亩,让老果园焕发新活力;引导发展水泥制品加工等企业2家,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力。同时,劳务产业蓬勃发展,全村27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用勤劳的双手拓宽了增收渠道,共同描绘着致富奔小康的美好蓝图。

产业发展为乡村注入了经济活力,而有效的基层治理则为村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仁义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善治”之路。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不断拓展“仁义”品牌影响力,创新开展以“五常”为主题的“五比五做”活动,引导村民比仁爱、比义举、比礼行、比智为、比信诚,争做新时代文明村民。村里的巷道也以“仁义礼智信”命名,让传统文化浸润人心。此外,“三早三抓”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即早发现、早化解、早防患,抓队伍、抓重点、抓对接,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融汇红色文化,一批美丽庭院、双拥模范家庭的评选,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村民心中扎根发芽。

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仁义村始终不忘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发展筑牢精神根基。红色文化是仁义村的宝贵财富,村里精心设计打造红色精品研学点位和研学路线,今年已接待秦安四小等学校的研学师生6批次2000余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村民日常生活,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如今的仁义村,红色基因浸润着每一寸土地,“仁义”新风温暖着每一位村民。从基础设施的蝶变到产业发展的红火,从治理有效的和谐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仁义村以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为起点,正朝着更宜居、更富裕、更文明的未来稳步前行,让这幅和美乡村的画卷在岁月流转中愈发厚重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