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暑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天水公安交警聚焦隐患排查、违法整治、路面管控、宣传教育等重点环节,全力以赴防风险、消隐患、保安全,积极营造平安、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协调共治”聚合力 “排查隐患”树根基

主动联合交通、应急管理等部门,深入辖区客货运企业等重点运输单位,开展源头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确保车辆不带“病”上路;同时,对驾驶人资质进行逐一审查,查看驾驶证审验、换证、交通违法处理等情况,对逾期未审验、换证、以及违法未处理的驾驶人,督促其尽快办理相关业务,从源头上防范因车辆和驾驶人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针对暑期道路交通安全特点,重点对事故多发路段、国省道、县乡道路以及景区道路进行排查,查看道路标志标线是否清晰完整、交通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对发现的隐患路段建立台账,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督促落实整改,此外,还加强对施工路段的安全监管,要求施工单位规范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因施工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全域管控”细措施 “违法乱象”严整治

根据“一早一晚”集中务工人员出行规律,加强针对性勤务部署,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加大路面见警率,严查严处酒驾醉驾、农用车违法载人、无证驾驶、非法营运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严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无证驾驶、非法改装、逆向行驶、摩电超员、不按车道行驶、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易肇事肇祸的违法行为,营造严查严打、严管严治的氛围,深入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飙车炸街、酒驾醉驾违法行为查处行动,形成严管高压态势。
“勤务部署”精优化 “执法管控”提效能

根据暑期道路交通流量和违法行为规律特点,科学调整勤务模式,依托公安检查站、交警执法站、临时执勤点,采取“定点+巡逻”的勤务模式,加密重点时段(午后高温时段、夜间)、重点路段(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景区周边道路)巡逻频次,在旅游热门线路、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路段、旅游客车通行密集的国省道、旅游景区周边道路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精准宣传”全覆盖 “警示引导”营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暑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定期曝光典型交通违法和事故案例,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组织警力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地,通过交通安全知识宣讲、发放宣传资料、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向群众传授交通安全常识,引导群众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超员车、非法营运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应急处理”高响应 “安全保障”全方位

积极协调应急、公路、交通运输、消防救援等职能部门,针对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可能造成的道路阻断、严重积水、桥梁损毁等情形,完善联动应急预案,共享路况信息,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协同处置。联合应急管理、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开展恶劣天气及次生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及时通过交通广播、导航平台、可变情报板、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精准、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道路通行提示及交通管制信息,引导公众合理规划行程,将应急救援力量前置,提前在易积水、易滑坡等重点路段预置救援装备,一旦发生险情,快速响应,协同开展抢险救援、交通疏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