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山县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农业布局,大力发展蔬菜、洋芋、养殖、劳务四大产业,走上了产业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武山县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开展农村工作,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武山农村经济增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县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在继续抓好黑池殿等10个蔬菜示范区规模的同时,新建了以温泉、滩歌、榆盘为中心的正茬胡萝卜示范基地,以洛门为中心的韭菜基地,以山丹等13个乡镇为主的麦后复种地膜菜瓜基地,以咀头、高楼为主的线辣椒生产基地。同时扩大了普通棚和露地菜种植面积,重视蔬菜的深加工和保鲜贮运、净菜包装等龙头企业建设,加大宣传推介9个绿色认证产品和“中国韭菜之乡”的品牌,使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0.98万亩,去年前11个月外销蔬菜收入达到6.8亿元。同时,该县进一步发展壮大洋芋产业,初步形成以滩歌等5乡镇为主的南部山区菜薯种植基地,以城关等4乡镇的川道地区为主的地膜早薯种植基地,以榆盘等6乡镇为主的北部山区加工用薯种植基地,建立了榆盘、滩歌、马力等5个洋芋万亩产区,种植洋芋13.2万亩,有效地带动了全县洋芋产业的快速发展。县上还以14个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以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去年规划的养殖小区已全部建成,规模养殖户达到8596户。狠抓劳务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县共输转务工人员11.6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3.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