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川县立足冷凉气候优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来抓,按照“育良种、建基地、强龙头、促加工、树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加快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是引进龙头育良种。2022年引进甘肃省马铃薯生产龙头企业定西农夫署园脱毒马铃薯快繁公司,通过“标准化种植基地+订单+技术+育种”的发展模式,建成集马铃薯育种、茎尖脱毒、组织快繁、病毒检测、原原种、原种、一二级良种生产、种薯贮藏营销及收购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开发体系,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经过三年的发展,该公司在张家川县已建成1个万亩、3个千亩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1处马铃薯基础种薯扩繁基地。2024年全县栽植马铃薯脱毒苗800多万苗、种植原原种1700万粒、原种6000多吨,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亩以上。

二是兴办基地抓示范。以马鹿、闫家、恭门、平安、张棉驿、刘堡等马铃薯核心产区为重点,建成刘堡镇东梁万亩、梁山镇、川王镇等8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通过在示范点举办现场会的方式,辐射带动其他乡镇积极发展马铃薯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刘家村马铃薯基础种薯扩繁基地雏形已初步形成,建成组培楼1000㎡,原原种生产网室50座20000㎡,原种恒温室300㎡,种子贮藏窖2800㎡,全县9乡镇11村建立了原种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市重要的马铃薯基础种薯生产基地。

三是项目带动提质效。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取科技特派团部省联动马铃薯提质增效、衔接资金良种马铃薯种植奖补、高标准绿色原种生产基地建设、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补助等项目,对种植主体购买的马铃薯种苗、原原种、原种、地膜和机械等进行奖补,2024年共落实奖补资金3000多万元,奖补5万多亩,极大地提高了全县马铃薯栽培水平和群众种粮积极性。针对马铃薯贮藏分散、规模小,品种混杂、烂薯率高的实际,通过实施马铃薯贮藏窖建设项目,新建马铃薯贮藏库7座8000多平方米,贮藏能力增加1.5万吨,每吨产品附加增收300元以上。
四是联农带农促增收。县委、县政府每年重点扶持1—2个以加工为主的县级龙头企业,采取内引外联、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了如伊真香粉条厂等一批牵动带动强的龙头企业,2023年建成年产5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厂1处,为群众“难卖”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2024年全县238个新型经营主体享受马铃薯种植补贴4万多亩,5249户脱贫户和三类户享受马铃薯种植补贴项目1.1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技术指导、运输中转、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等方式联农带农5万多人次,其中直接带动1.5万人次,亩均增收500元以上。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