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万物葱郁。来到山门镇高桥村木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大棚内,密密麻麻的木耳菌棒有序吊挂,如串串饱满的果实。每一朵木耳都在湿润的空气中舒展着身姿,色泽黑亮,肉质厚实,轻轻一捏,富有弹性。来自吉林省白山市的技术员迟百林正在仔细查看木耳的长势。“山门镇气候、资源环境适宜木耳生长,特别是这个地方水资源丰富、清澈,长出来的木耳干净、肉厚有弹性,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菌棒上的木耳茁壮成长,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基地旁的晾晒场上,刚采摘下来的木耳被均匀摊开,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褪去水分,浓郁的菌香弥漫在空气中。农户们忙碌地翻晒着木耳,确保每一片都能充分干燥,锁住鲜美。这些晾晒好的木耳,将被运往全国各地,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农户薛娟娟穿梭于整齐排列的木耳大棚间,双手熟练地采摘着肥厚的木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木耳基地建到了家门口,我从建大棚的时候就在这里打零工,现在正是木耳采摘季,每天过来摘木耳,既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还能学习技术,日子越过越好了。”薛娟娟的话语,道出了周边众多村民的心声。

山门镇地处清水县东部,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境内水资源丰富,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今年全镇新建设施食用菌基地2处、地摆基地3处。目前,全镇食用菌生产基地达11处,标准化种植大棚114座38260平方米,地摆基地3处20000平方米,木耳产业涉及全镇14个行政村,完成挂棒210万棒。
山门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马驰宇说:“截至目前,全镇木耳平均已采收3茬,累计产出干木耳10.8万斤。按全年可采摘6-7茬测算,预计全年总产量将可达25.2万斤,销售收入756万元。在运营模式上,我们持续推行‘大棚+地摆+庭院’生产模式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经营机制,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与运营优势,为村集体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发展基地种植和庭院地摆模式,吸纳400余名群众参与木耳种植、管护、采摘晾晒等环节,人均务工增收2000元以上。”

山门镇的木耳产业,只是清水县食用菌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水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食用菌种植模式。除了山门镇的木耳,在全县其他乡镇,香菇、平菇、滑子菇等各类食用菌也在茁壮成长。白沙镇、王河镇、新城乡等地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内,农户正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为群众开辟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目前,全县搭建木耳种植大棚2600多座,打造食用菌产业园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木耳菌棒标准化生产和养菌车间1个,建成总库容1.8万吨的食用菌冷藏库18座,年挂棒2000万棒,总产值突破2亿元,实现了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围绕精深加工,相继开发出了木耳榨菜、木耳挂面等产品。小小食用菌,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大“蘑”力,撑起群众的“致富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